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管子·霸言》曰:“强国众,合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攻大以图王。”此言实能道出东周以后,与西周以前形势之异。盖强国少,则服一强,即可号令当时之所谓天下,此为古人之所谓王。强国多,则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即称雄一时者,亦仅能使彼不与我争,而不能使之臣服于我,此为古人之所谓霸。春秋之世,所谓五霸迭兴者,祇是就中原之局言之。当时强国所争,亦即在此。至于各霸一方,如秦长西垂,楚雄南服,则虽当他国称霸之时,情势亦迄未尝变,即由是也。观此,知王降为霸,实乃事势使然,初非由于德力之优劣。而事势之转变,则社会之演进实为之。盖文化之发舒,恒自小而渐扩于大。其初祇中心之地,有一强国者,其后则各区域中,各自有其强国,遂成此地丑德齐之局也。西周以前,史事几惟所谓天子之国为可知,东周以后,则诸大国所传皆详,天子之国,或反不逮,即由于此。
《史记·三代世表》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盖殷以前,列国存灭,已无可考矣。然周代列国,史公所表,亦止十二诸侯,后人考证,率据《春秋》及《左氏春秋》国数,仅五十余,见《公羊疏》。若并《左氏》所载记之,则旧说云:百七十国。其中百三十九国,知其所居,三十一国,尽亡其处。《晋书·地理志序》。苏轼《春秋列国图说》云百二十四。二说皆云夷蛮戎狄,不在其内;然孰为夷蛮戎狄,极难定,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并古国列之,凡二百有九。《列国爵姓及存灭表》。四裔别为表。亦未见其裔夏分别之得当也。又国与邑亦难辨。古所谓国者,义亦与今异。其存亡,以有采地以奉祭祀与否为断,而不以土地主权之得丧为衡。忽灭忽复,史既不具,僻陋之国,不见载籍者又多。据故籍所载,而云某时国有若干,其去实在情形,必甚远矣。惟国数必降而愈少,而不见经传之国,其与大局,关系亦必较浅,是则可断言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