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地位在五帝之上。其中泰皇即人皇。泰皇是不是最尊贵,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皇”比“帝”更为尊贵,更具有神性,比“天子”更具有自信。
至于“朕”,本来是“我”的意思,不论尊卑,都可自称为朕。经李斯们这样一框定,从此变成了国君专属的自称,而且一传就是两千年,直至清末。
嬴政是个标新立异的人,对于泰皇这个称谓,总觉得有点不妥。他思考再三,决定采三皇五帝之长,给自己上了一个“皇帝”的称号,其余的便采纳了李斯们的意见。
嬴政是个孝子,自己当了皇帝,又给老爸秦庄襄王也上了个尊号,叫作太上皇。
嬴政也许没有想到,正当他在宗庙中郑重其事地将老爸尊为中国第一位太上皇的时候,中国第二位太上皇正在泗水郡的田间挥汗如雨地劳动。这位姓刘的农民已经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作刘伯、刘仲、刘季和刘交。由于刘伯早死,刘仲自私自利,刘季不务正业,刘交又要上学,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希望多收几颗粮食,好给刘交去交学费。
老三刘季后来改名为刘邦。
扯远了,回到正题。
嬴政又下诏说:“朕听说远古时期的帝王只有帝号,没有谥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帝王死了还要有谥号,这样做,等于让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评价君主,这是没有道理的,朕不喜欢这样。从此以后,朕就叫始皇帝,后世则以数相加,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永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