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秋天逐渐转凉,白露即将来临。秋天的节气中,白露、寒露、霜降都是秋天水汽变化的体现。白露是水汽在夜间降温时凝结成露珠的时节,而寒露则是水汽即将凝结为霜的征兆。到了霜降,秋天的冷空气已经非常强烈,初霜开始降临。 老祖宗用来指导农耕,预测天气的经验都是经过长期对物候、气候的观察总结而来,最终形成了现在举世闻名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对往后的十五天都有着气候预测的作用。当然,古时候的占候并不局限于此,我们经常能看到有预测未来数月甚至未来一年的农谚俗语。 如今,即将白露,老祖宗有通过白露预测冬季冷暖的说法吗?每年的冬季究竟是冷冬还是暖冬古往今来都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 那么,预示暖冬的情况有哪些呢? 在老祖宗的说法里预示暖冬的情况有两种,他们认为只要遇到这两情况,当年出现暖冬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一便是白露不见露,俗语说“白露不见露,还要暖一暖”,顾名思义,白露当天没有出现露水的话,往往意味着气候还不会太凉,白露的时候还不见转凉,那么冬季也将持续长时间的暖冬气候,而寒冬也将因此而延后。 其二是白露当天不下雨,俗话说“白露无雨一冬暖”,这其实和“白露不见露”的说法相仿,由于白露往往意味着暑热的彻底终结,此时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高发时期,如果此时不见降雨也意味着寒冬可能延后。 诸如“白露晴,冬不凛”“白露晴,晴到年暝(除夕)”等俗语也是这个道理,所强调的都是白露当天放晴的话,那么往后持续晴朗的可能性极大。而冬季最理想的气候莫过于“瑞雪兆丰年”,如果冬季长期晴朗,必然干旱少雨,如此虽然暖冬,但对农作物而言并不是好事。 暖冬已经有些眉目了,那么冷冬在古代又有哪些说法呢? 其实,从暖冬的相关俗语就能看出,冷冬经验总结自然也不会少。 其一自然就是白露当天有雨的情况,老祖宗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冷冬年份里的白露当天都有降雨,还因此产生了“白露雨,冬雪多”的说法,足见白露的雨水预示着冬季降雪的丰富,而冬季的雪往往是来年丰收的象征。 其二便是白露当天起风的情况,同样是老祖宗长年累月观察得来的经验,在他们看来每次冷冬之前的白露不是雨就是风,有时候更是风雨同来,也因此产生了“白露风,两寒霜”的说法。 大寒与小寒就是俗语中的“两寒”,从名字便能感受到,这必然是冬季寒冷气候寒冷到一定程度的节气预兆,如果这时候还不见降霜的话,往往意味着冬季并没有明显寒冷,以至于霜都无法凝结。相反,如果白露有雨,那么大寒小寒必然见霜,冬季的寒冷也将如期而至,冷冬便在所难免了。 那么,冷冬和暖冬,究竟哪个好呢? 在古代,冷冬和暖冬各有利弊。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物资并不富裕,冬天过于寒冷往往会严重危害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古代寒冬的死亡率是极高的。而这些情况在暖冬的时候就会大幅减少。 不过,暖冬虽然有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长远来看却有极大的危害。古时候农耕为主,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资都在田地里。而田地的作物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就是靠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