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妈妈要解决的不是怎么让孩子不哭,而是如何克服过度付出的倾向,如何坦然接受孩子的哭闹。有过度付出倾向的父母总想要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一旦孩子哭闹了就觉得可能是方法没用对。事实上,家长越是过度付出,孩子越容易沉迷在“自我中心化”的倾向里,因为他们习惯了被满足。家长越是希望孩子不要哭闹,孩子不合理的需求被拒绝时越容易用哭闹来宣泄,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哭闹时可以立刻被关注”的认知。
孩子天生就是探索大人底线的专家,如果大人的底线不清晰,他们嗅到了一丝丝突破底线的可能,就一定会想尽办法冲破底线,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双方需求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先给他划清界限,在界限里让孩子选择。回到上面的两个场景,家长可以坚定地说:“我们现在需要去吃饭(说清需求),这个不能商量(划清底线),你可以选择哭闹,这样我们今天就不去游乐场了,你也可以选择先跟我们去吃饭,吃完饭再回来玩(给出选择),你选哪个(把决定权交给他)?”“妈妈要开车(说清需求),不可能陪你(划清底线),你可以选择听音乐,或者看外面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