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忽必烈笼络士人的一种手段,但爱才如命的忽必烈对士人的亲切态度的确感动了不少抵触思想不很坚定的汉族士人,许多士人因此而投奔元帝国,从这可见忽必烈对待士人的策略所引起的政治效应是多么地强烈!
正由于卓越的用人才能,七百多年前,忽必烈便博得了一个度量弘广、知人善任的美名,这是历史的机遇与个人才能综合的结果。当时为什么诸多人才不去别人的帐下,却都集中在了忽必烈的麾下,要解释这个难题,恐怕还是要追因于他的良好的政治、文化、军事、领导等等的操纵素质上。
§35.有才能的人,就让他有事干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反映了一个善布变局者驾驭人才本领的高低。在发现人才之后,能够依据此人的真才实学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以实际的职权,让他们独挡一面,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中统建元伊始,忽必烈就按他所构建的人才计划着手实施,《元史》的作者宋濂在记述忽必烈的任贤使能情况时说:“(有元一代)朝廷的旧臣,山林隐逸的士人,都被朝廷录用,因而,文物制度灿然一新。”明代的宋濂未免有些夸张之词,就我们上面所举,一些士人并非愿意出仕忽必烈朝。但忽必烈一朝用人之广、人才济济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