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下功夫了,人物太多了,可以合并的,应该不会真的是为了凑齐取经五人小分队硬凑了五个人吧?取经取的是人生的真谛,感觉算是个隐喻. 有几个地方想要做到形而上,这是好事. 但是要考虑到故事的趣味性,文牧野说过,首先拍有趣的电影,然后再去考虑电影承载的意义和那些形而上的东西. 形而下的东西吸引人,形而上的提升逼格,帮助你的作品留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个度要拿捏好. 片子里有一个细节,这个星球晚上只有3个小时,我暂且算它白天也是三个小时,相当于这个星球四天的时间才是地球一天的时间,片子里这群人在这个星球上少说也待了2天,那就是地球上12个小时,到小女孩穿越回来,这群警察还在洞口等,保持那个姿势12小时,一宿不睡觉,关键是时间上穿帮了,应该是凌晨,所以最后一场戏,应该是夜戏. 手电筒一照,暗示从黑暗找到光明,也可以吧片名与结尾段落中长时间扫射无一伤亡的段落一齐挑明了最后的反抗只是假想. 与其他同属英国新浪潮影片不同,《血腥一百》没有《血腥一百》或《血腥一百》那样现实主义的深沉,它用一种青年决绝的反抗姿态,展示了那份叛逆的模样. 电影巧妙借用了寄宿学校中老师与学生的天然隔阂关系,将那份压迫做到了最极致,但在遮云蔽日的阴影之下,学生并非是一股颓丧之气,反而可以自我的开创精神家园与进行行动反抗,在一次出格一次惩罚的拉扯之中,最终到达了撕破那份各项权利赋予的压迫脸皮的地步,但结果到底如何,也可能正如结尾的枪战,反抗并未发生,压迫者也并未退出舞台,但反抗. 电影并未因反抗性而空喊口号,而是植入了极多浪漫无比的场景以体现期盼目标的美好,这份技术与内容上的理想假设是电影迷人的真正之处,也为最后的反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