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色的还有法国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吉·勒布伦(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为女儿朱莉所绘制的画像。画中的朱莉戴着白色头巾,手拿一面镜子,正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侧面像中的人物没有明显的表情,也不带任何成见,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端详着镜子中映出的脸庞——于是我们同时看到了侧脸与镜像这两个画面,由此也能体会到小朱莉细细打量自己时的新鲜感受。镜中的脸庞上似有笑意浮现,也许她明白了些什么[435]。
▲ 《朱莉·路易丝·勒布伦照镜子》,伊丽莎白·路易丝·维吉·勒布伦,1786年,木板油画,73.7厘米×61厘米。私人收藏
维吉·勒布伦的朱莉像于1781年在巴黎沙龙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她创作的母女像与自画像。这场小型展览成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画展之一,亲子之爱的主题也达到了18世纪的巅峰时期。童年被视为人生中最珍贵、最具可塑性的一个阶段,也逐渐成为艺术与文学创作中的常见主题。孩童们有着天真纯粹的心智,宛如不曾开发的自然荒野,与腐化堕落的城市与喧嚣浮躁的人类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在卢梭看来,自然并非用于攫取,也非以科学进行驾驭,或是用透视画法来测量和理解,而应该是人类生活之外的原初之所。正如彼特拉克曾登旺图山游目骋怀,卢梭也热爱阿尔卑斯山间的壮阔与狂野(在他之后的许多贵族旅行者也乘着舒适的马车上山观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受其害。人们从乡间涌入城市寻找工作,而随着工厂的出现,工业化愈演愈烈,在接下去的一整个世纪,城市环境一直在不断恶化,那些未经开发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和狂野自然也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但是城市扩张的势头无可遏制,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剧烈程度大概只有5000多年前最早出现的人类城邦能与之相比。就在卢梭于1761年创作小说《新爱洛伊丝》(Julie, ou la nouvelle H Hélo?se)之时,世界第一大都市北京城已经拥有了将近100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