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政治制度
西夏实行两轨制,职官有党项官和仿宋制建立的汉官职,分别管理党项人和汉人。军队有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屯军。擒生军约有10万,是夏军的主力和精锐,拥有泼喜迭(炮手军)。侍卫军由豪族善骑射的人组成,约有5000人。地方屯军由部落军构成。建国后元昊令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文字,与各民族交往一律使用西夏文,还确立了夏的礼仪和冠服之制,为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设立蕃学(党项学)培养人才。
西夏景宗李元昊
(1003~1048年)西夏开国皇帝。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李德明长子。通汉文。26岁奉父命领兵攻破甘州回鹘,被立为皇太子。1032年,父死即位,宋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辽封其为夏国王。他废弃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1034年,建年号开运,下秃发令,违者处死;升兴州(今宁夏银川)为兴庆府,扩建宫城,修殿宇;更新官制,分立文武两班,由蕃人、汉人分任,另设“专授蕃职”,限党项人充任。定服制、朝仪。下令废除唐、宋繁琐礼制,改九拜为三拜,革五音为一音。亲自主持创制西夏文。1037年,设立夏、汉字院,建立“蕃学”(党项学),以夏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书籍作为教材;选拔蕃汉官僚子弟入学学习。1035年,领兵攻打居湟水流域的吐蕃,镇压散居酒泉、安西、敦煌3州的回鹘。回师占领兰州,筑城戍守,隔断吐蕃和宋朝的交通。实行征兵制,扩充兵员,把全国分为左、右两厢,创设各地监军司,军队沿用部落组织形式,各有固定驻地,形成以首都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1038年10月,他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后来与宋朝发生战争,1040年、1041年、1042年连续向宋朝发动进攻,取得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甘肃固原西北)等战役的胜利。1044年,双方重新媾和,西夏进表称臣。同时,夏、辽矛盾激化。1044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西夏所败。从此,西夏、宋、辽三足鼎立。西夏内部矛盾加深,他实行“峻诛杀”政策,大肆镇压。他夺太子妻为“新皇后”,又在天都山兴庆府及贺兰山等处修宫苑,纵情声色。1048年阴历正月十五,在宫中遇刺受伤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