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之说始于孟子,对于性的热心地讨论也始于孟子时代。当是时,关于性的主张派别很多:除了孟子的主张外,有说“性无善无不善”的;有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有说“有性善有性不善”的。在这些派中,以告子为孟子的最大学敌,与孟子辩论最烈。以我们的观察,告子对于性的研究,比较孟子来得切实且具体。告子提出“生之谓性”一句口号,凡有知觉运动的动物,性无不同。如食色的欲求即是本性,凡人皆然,凡动物皆然,并没有什么善恶之说,其所以有善、所以有恶者,皆由后天的环境或教育所养成。告子这种理论,似根据于生物学的知识,在当时要算特出,孟子很难把他驳倒,只是胡乱地争辩了几次,卒以不得结果而罢。但孟子在另一方面,还是承认人类的天性是有物质的欲望的,他说:“形色天性也,唯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尽心章》)形色即物质,倾向物质的享乐即天性。但他可要回护一句:谓圣人不以物质为好,只把它当作形下之品。所以他说:
王充《论衡·本性篇》谓周人世硕、密子贱、漆雕开之徒皆言性有善恶,稍在于孟子之前,亦可归入本时代。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尽心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