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派别有临济的天童、盘山二系和曹洞的寿昌、云门二系。而临济宗由于在清初出了通琇和道忞,所以其势力更大一些。
临济宗的僧人多出自密云圆悟和天隐圆修这两系,前者习称天童系,后者习称盘山系。在顺治、康熙两朝,天童系的著名禅师较多,影响较大。雍正以后,盘山系的影响超过了天童系,成为清代临济宗的代表。
清初,临济宗的密云圆悟一系(天童系),影响很大,其中以木陈道忞、费隐通容等最有知名度。他们的禅宗思想在佛教内外,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道忞(1596—1674年),字木陈,号梦隐,俗姓林,广东潮阳人,早年习儒,27岁出家后随圆悟习禅。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继圆悟住持天童寺,后在浙江住持过多处大寺院。顺治十六年(1659年)九月,应召进京,被封为“弘觉禅师”。后游历各地,以宣扬他与顺治帝的问答机缘,号召归顺新朝。道忞未被应召前,深怀故国之思,应召以后,思想发生转变,被时人认为是钱谦益式的人物。道忞在顺治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奉旨说法时指出:“遇川广人与他说川广底话,遇闽浙人与他说闽浙底话,遇江淮人与他说江淮底话,遇长安人与他说长安底话,方可谓之我为法王,于法自在。何故?人居大国方为贵,水到沧溟彻底清”[27]。意思是说,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取得自由,就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把清朝廷喻为“大国”,而南明的一些小朝廷和抗清组织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显然是颂扬清王朝的统治,把禅学导入维护新统治者的政治轨道,受到当时一些参禅士大夫和禅僧的抨击。道忞的主要著作,除由其门徒编辑的《天童弘觉忞禅师语录》、《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外,尚有《奏对录》、《禅灯世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