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事物被格正了,然后良知才能被致达。”将温暖清凉的良知致达,然后温暖清凉的意愿才能真诚;将奉养的良知致达,然后奉养的意愿才能真诚。所以说:“良知被致达了,然后意愿才能真诚。”这就是我关于诚意、致知、格物的观点,希望您再仔细思考一下,应该就没有什么可疑的了。
【解读】
王阳明,这位深谙心学的大师,提出了一个极富智慧的见解:知至而后意诚。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心意坚定、真诚无伪,首先得对世间万物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知。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通过学习、体悟,逐渐明白了世间的道理,他的心境就会变得像明镜一样,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不再被世俗的纷扰和尘埃所蒙蔽。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他自然就不会再去做出那些愚蠢、荒谬的事情,因为他的道心已经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本性之中,变得坚定不移,像山一样岿然不动。
而且,这种认知还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王阳明强调的是“知无不尽”,也就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祛除心中的杂念和虚伪,保留那份最真实、最纯粹的本性。当我们的认知达到这样的境界时,我们的意念自然就会变得坚定而真诚,不会有任何虚假和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