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学生在美国表现的不同估价。陈兰彬、吴嘉善认为,由于容闳的放纵,留学生们已经沾染了“恶习”,中了“洋毒”。吴嘉善向国内散播说,幼童在美国学业废弛,整日游乐,参与秘密社会,行为不轨,不敬师,不守法,甚至断言:“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19]容闳则反对这种看法。认为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因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引起学生习性的改变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幼童来到美国不仅没有变坏,反而受益匪浅。其进步主要表现在卸去了精神负担,思想开化,眼界开阔,不再像国内那样“安行矩步,”而是变得开朗、活泼了。
陈兰彬等人除了在美国处处与容闳为难之外,还不断向朝廷及李鸿章报告容闳及留学生们的“越轨”行为。1878年,清廷以留学事务“废弛”,饬令李鸿章、刘坤一及陈兰彬等严加整顿,对留学生加紧控制,“如有私自入教者,即行撤回”。不久,容闳被派往旧金山领事馆充当译员,吴嘉善掌握了“整顿”留学事务的大权。经过一番整顿,吴嘉善得出这样的结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指驻洋肄业局)裁撤。”[20]1881年3月5日,担任出使美日等国大臣的陈兰彬在递呈朝廷的奏折中完全同意吴的结论。6月19日,总理衙门奏请将出洋肄业幼童全行撤回,获得批准。同年7月,清政府解散驻洋肄业局,开始撤回留学生。120名留美学生除因事早已返回及病故外洋的26名外,其余94名均于年内分三批回国。刚刚起步的留学事业,因顽固派的反对阻挠而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