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宪法运动与第一次宪法运动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后者颁布的宪法基本上属于君主颁布的钦定宪法(oktroyierte Verfassung) ,前者颁布的宪法则大多剔除了钦定因素,更多地体现为邦君与等级议会之间的一种约定,因此是一种进步。第二次宪法运动之后,在所有重要的德意志邦国中,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大邦国仍然处于没有宪法的状态。
此后,七月革命的后续效应在德意志持续发酵。德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派的影响力加强,他们在继续精英政治的同时,还掀起了要求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大众运动。这一点在西南德地区最为明显。之所以谓之大众运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参与者的广泛性,除了大学生外,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等也加入了运动的行列。
汉巴赫集会(Hambacher Fest)是七月革命后德国政治运动大众化的突出体现。1832年5月27日至30日,在“德意志新闻和祖国联合会”(Deutscher Pre- und Vaterl and sverein)的号召下,多达2到3万人从德意志各地来到普法尔茨(Pfalz) ,在诺伊施塔特(Neustadt)附近的汉巴赫宫(Hambacher Schlo)举行大会。在这次集会中,激进自由主义者、民主政论家约翰·奥古斯特·维尔特(Johann August Wirth,1798—1848)和卡尔·冯·罗特克的学生菲利普·雅科布·西本普法伊费尔(Philipp Jakob Siebenpfeiffer,1789—1845)扮演了主要角色。集会者提出了政治自由、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和联合的民主的欧洲等要求和口号。在群众集会上,西本普法伊费尔和维尔特成为主要演讲者。维尔特在其演说的最后高呼:“德意志合众国万岁,万岁,万万岁!联合的共和的欧洲万岁,万岁,万万岁!”西本普法伊费尔则预言“一个共同的德意志祖国出现的日子将会到来”。汉巴赫大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德意志各地纷纷仿效,出现了大量的民众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