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对待功臣贵戚的总方针还是养起来的政策,也就是王夫之所谓的“恩至渥”的政策,“位以察,身以安,名以不损”。他的大部分功臣最终结局都是这样的。但是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绝不“授以权”。这是光武帝所特意注意的,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朱浮所向光武帝上疏所说的:“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政权决策愈归于下层百石之吏,这样做才能让光武帝刘秀放心。这方是光武帝建立新朝、大力强化皇权的本意。所以即使功臣与三公中有十分聪明干练可以治国的重臣大吏,光武帝也并不重用,王夫之分析得甚为透彻:
任为将帅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鲜矣。而光武帝独多得之。来歙刺伤,口占遗表而不及军事,而亟荐段襄,曰:理国以得贤为本。此岂武臣之所及哉!歙也,祭遵也,吴汉也,皆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者也。然而光武终不任将帅以宰辅,诸将亦各安,而不欲于鼎铉。呜呼,意深远矣。故三代以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